砰,砰,砰——

《三枪》终于上映了!

在万众期待中!

可惜,并不如人意。

不如人意并不是因为票房低,相反,从12月10日鸣“枪”,《三枪》全国上映三日,票房已斩获6710万,首个周末票房已突破一亿;不如人意的是影片本身。

我为什么要看《三枪》?用赵本山的话说,是被“忽悠”的。因为,老谋子可能早就知道自己不会讲故事了,早就知道这部电影没“戏”,所以采取了超常规的手段,在上映前不停通过媒体曝光花絮,上映后后,目前还在与各位主创忙碌于辗转全国各地与观众见面。对于,这样的宣传攻势,在老谋子的戏里没有,戏外更是从没有过。在这样的包装下,《三枪》就像个美丽的肥皂泡,被越吹越大,越吹越悬乎,似乎全世界除此以外别无喜剧。可是,当鼓噪到一定程度,当它与“公婆”见面时,人们才看清了它的实质——原来它什么也不是,原来它只是个“丑媳妇”,原来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烂片。

之所以将其定位为最烂片,主要是因为它玷污了电影这个名词。本来二十多年前科恩兄弟拍得超牛的《血迷宫》,又黑色又发人深省,被老谋子一转手,不但没有把外国的东西本地化,反而把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也“阉割”掉了,什么发人深省的东西更始是无从谈起,失去故事的《三枪》转眼间变成了“二人转大舞台”,这还能叫电影吗?科恩兄弟如有幸看到,估计非气得吐血。


?? 气归气,但这不能全怪老谋子。巡视近年来大陆电影,似乎这样的“伪电影”越来越多,“爆炒烂片赚票房”已被美化成“票房热,口碑差”的争议说辞,已成为当前大陆电影惯用的“圈钱运动”。换句话说,不少所谓的导演只把拍“电影”作为赚钱的工具,只会炒作,只盯着票房,而把应该作为主业的“拍电影、讲故事”扔在了一边,失去了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沦为彻头彻尾的职业骗子。我相信张艺谋不是,但是,就《三枪》而言,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影帝孙红雷,红得发紫的小沈阳,大陆最风情演员闫妮;故事改编自科恩兄弟著名作品《血迷宫》,不可谓不抓眼球。但是,淡出电影圈3年的张艺谋导演重回大众视野,他用心去“讲故事”了吗?只知道不断推出片花、花絮,只知道鼓噪,只知道将一杯白开水(何况还不是白开水)“吹”(不是“拍”)成浓茶或咖啡,还大放阙词“至少让观众笑20次”……得了吧……结果,刚上映的《三枪》确实骗倒了无数被吹得晕的观众,骗走了票房,也毫无悬念地沦为网们“期待”的“2009年最烂片”,让人感觉张郎已才尽。

幸亏,我压在《三枪》上的是两张免费票。可如我一样,对大陆电影翘首以待的影迷们,他们早就被骗去并成了别人引以为豪的票房的money还收得回头吗?为保护本土电影也好,为爱国也好,从关闭BT、限制港台主持人,到限时播国外动画片、限量引进外国影片,再到浮躁得好电影没人去拍,难道我们的电影市场就这样踯躅不前?难道我们就看着把科恩兄弟的著名作品蹂躏成《一个杀手,两个老板和三个伙计的纠纷》,停留在《一个娘娘腔,两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前?我知道,即使所有观众看过《三枪》后,都骂,都唾弃它一文不值,但总有两个人在笑——导演、投资方。

失去灵魂的大陆电影,我该拿什么拯救你?

砰——

' />
张艺谋新作《三枪拍案惊奇》最近炒得火热,上映一周票房就轻松超过了一亿,但是与票房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观众对此骂声一片,这部在情节结构上是科恩兄弟《血迷宫》的“变体”、表现形式上是《不差钱》的增强版、台词风格上却类似“二人转”的电影却被很多影评人认为是“四不像”,除了画面和摄影带有明显张艺谋痕迹外,《三枪》也是一部最不像张艺谋作品的电影。人们对此直呼上当!

一面是继续攀升的票房,一面是民众的恶评如潮,出了影院就觉得上当受骗了,接着便是抱怨,中国的电影到底怎么了?为何一直不出好片,净出些烂片呢?于是,民众把责任都归咎到了导演和制片人身上,例如,在《三枪》后,很多网友就直呼,让张伟平离开张艺谋,不要把张艺谋带坏了;也有的说是张艺谋完全成了一个赚钱的机器,成为了一个商人。

其实,中国近几年来的电影从《英雄》到《十面埋伏》,再到《满城尽带黄金甲》,每部电影都票房高涨,每部电影都是恶评如潮,为什么导演没有听取民众的呼声呢?冒着挨骂的风险还继续拍诸如此类的电影,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中国为什么出不了好电影的原因,因为中国过没有出好片的民众土壤,中国的烂片不能不说都是我们影迷们造成的。

对于,一个导演来说,追求的便是利润,影片没有了利润,导演为什么还要去拍呢?所以,尽管拍的是烂片,我们影迷还是一次次的去看,去掏腰包,导演制片人为了赚钱,为什么不去拍这类电影迎合影迷的需求呢?

民众既然知道《三枪》之类的电影是烂片,却依旧去看,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病态,更是透露出中国影迷消费的缺乏理性,我们在看影片时,往往注重的是明星演员,明星导演,而不是真正的电影质量,导致中国影迷消费缺乏理性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影迷的随大流,大家看《三枪》我也去看,大家都看《刺陵》那么我也去,似乎在意的不是有没有兴趣,而是看影片回来时,谈笑风生评点影片的“愉悦”!

所以,笔者认为,只要中国影迷在电影消费这方面一日不趋于理性,不管烂片与否,都要去看一看,那么,中国的导演为了迎合观众,保证票房,就会一日不停地把这种烂片继续拍下去,正如,商品制约着市场,但是,市场却反作用于商品,电影也正是如此。希望影迷们不要抱怨中国不出好片,而是反观一下自己,是你的消费刺激着烂片的横行,当中国影迷真正敢于向《三枪》之流说“不”之日,中国真正好的电影才是孕育之时。

' />

? 新京报漫画\赵斌

零点锋云有洪晃,

大嘴直言批三枪。

便是大片该降价,

下乡又辱谁智商?  

向来火力很猛的洪晃女士又开炮了,这次“轰”的是张艺谋的《三枪》:近日录制湖南卫视《零点锋云》节目时,洪晃直批“这个片子太下贱,侮辱了我的智商”,理由主要是:《三枪》基本就是个小品拼盘,有些台词都是春晚用过的,用这样的作品来狂捞票房,缺乏对观众的诚意。所以,洪晃建议,这部电影应该降价,10块钱一张票,到农村去放映。

大片下乡,我十分赞成,而且我巴不得城市里的电影票价也降下来。不过,“下贱”这词太偏激了,就算张艺谋侮辱了洪晃的智商,就算洪晃可以反击,也侮辱一下张艺谋的人格和艺术品位,可是,这样“侮辱人”的片子就该拿到农村去放映?您侮辱谁呢?

' />

《三枪拍案惊奇》剧照? 资料图片

进影院之前我还觉得恶评如潮不过是炒作,凭什么张艺谋不能玩“俗”的?东北二人转就上不得台面?《秋菊打官司》当年不也土得掉渣吗?

片头三声枪响,木纹格窗棂一行血字冒出,颇有民间评书故事风韵。结果第一段小品风格的集体歌舞就让我震惊了,老谋子耍的不是火枪,是花枪。所谓“颠覆之作”连翻了三个枪花。

这部发大水的片子还是换汤不换药的“水煮”加“大话”风格,高端悬疑和命运虚无,贺岁喜剧加民间“热词”,尚敬的脑袋加赵本山的身子最后裹了件张艺谋的衣服。张伟平一拍案:“整一个!”这次他们的目标是:从3岁孩子到80岁老太太,管你文艺线消费线,谁都得买我账。

民俗年画风格,小品,网络语言,东北二人转,填进科恩兄弟悬疑故事的骨架,整惯了印象实景的张艺谋这次在甘肃搭起立体戏台。刻意变形的镜头体现出导演抽离出历史实景,完全做戏的企图心。期待发生一点“有意思”的化学反应,结果枪花闪过,戳来戳去,在看客身上全成了物理反应。

第一个枪花,善抓文化符号的老谋子,放下身段“审丑”,土是真土,俗是真俗。麻子爆牙斗鸡眼,窃钱打架偷汉子,红男绿女,“东北二人转”加“谋男郎”小沈阳。放低姿态玩儿轻松未尝不可,只是电影没有好故事,光是符号堆在一起能变成什么呢?还是符号!所以韩寒同学说“是真的很土。”


第二个枪花,院线被点中哑穴。《花木兰》被强制下档,《刺陵》一边凉快。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夹道欢迎这部大片“王者归来”。结果发现脱掉华丽丽的大背景大宣传大导演,大小牌噱头,里面就是一个缩水的低成本小制作情景喜剧。被市场逼得已然很拧巴的老谋子上下看了看,自己也觉得羞答答,于是又盖上一层遮羞布:“向科恩兄弟《血迷宫》致敬。”

第三个枪花在观众身上戳来戳去,企图点笑穴。可是电影节奏很奇怪,于是观众笑点也很奇怪,影院前半段笑声全无,后半段笑得像打鸡血,基本是同情分———赵家班集体表演摔跟头,小沈阳路都不会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动了情的观众见了小沈阳第一句话估计是,你演得真好,不,是你摔得不错。

表演上来看,这是一出各自铆着劲儿,力气相互抵消的片子,闫妮的西北味儿风情万种。能撒娇能摔跤的小沈阳平心而论也是个演技派。只是情景剧加小品不等于电影,好演员搁一块儿也能毁了。作为唯一有可能符合《血迷宫》风格的性格演员,孙红雷被捣鼓成这部片子里最语焉不详,最莫名其妙的无性格杀手,显得格格不入。

公认为被票房绑架了的张艺谋虚晃了三枪,内心纠结不已。于是憋屈的力量攒在片子最后杀个回马枪。点睛之笔的部分是片尾的歌舞MV,小沈阳领唱《我只是个传说》,欢腾喜庆,草根气质,活泼的民间生命力。小人物命运的虚无,生命的偶然性和荒诞性。三分钟就把老谋子想说的话都说明白了。刚想拍案大骂的看客又憋了回去,可是前面你干嘛去了?

96分钟的前后迂回,枪花乱点穴,隔靴搔痒,最终这变成了一部让人憋得胃痛的片子。鉴于这片子还上着海外票房的提成,此时我唯一的心愿就是,韩国人看了以后,说中国人那两个大门牙的形象是偷了他们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