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岁冬至,今又冬至。
除了感慨时流之匆匆,气候之忽左忽右,天地众生之苍茫外,尤觉老祖宗之微言大义,“冬至”二字,道尽许多哲理,许多况味。
唐代杜甫有《冬至》诗云: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按照科学上的说法,在冬至这一天,太阳刚好直射在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上,因此使得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我国的位置就是在北半球上。冬至过后,太阳又慢慢地向北回归线转移,北半球的白昼又慢慢加长,而夜晚渐渐缩短,正因为如此,冬至便成为历法上重要的节气之一。所以古人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开始,阳气就要回升了。这个说法,颇令人温暖,因为人的内心总是向着暖意的,至少,是它在催生着万物的复苏和成长……
中国人向来是重视这节那节的。我想,古代的冬至或许更像节日,于是颇向往那种浓浓的氛围。在古代,冬节曾是一个隆重的日子,在周朝,因为周历的正月是夏历的十一月,因此,周代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一直到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元旦和冬至分开,因此,也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才有的。汉代甚至在冬至前后,从皇帝到百官都停止办公,全部休假,就像现在的过年。富人都喜欢过节,于是又有“有者冬至夜,无者过一夜”、“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俗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