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获得世界瞩目。

这是新中国历史上,最高领导人和中国军队第一次共同出现在他国的阅兵场合,也是中国仪仗队以史上最大规模亮相俄阅兵式。在红场,中俄两国共同叙说历史及传统,表达和平与友好的意愿。这是一个世界级场合,就二战纪念的规模和隆重程度而言,中国和俄罗斯获得了相同待遇,比肩进入了历史叙事的中心。

仪仗队走过红场,既是威武仪式,也切实提振了国民心态。置身二战纪念场合之中,如此硬气和潇洒,确实让我们对二战乃至近代历史的国家记忆有极大改观。新的记忆,已经是复兴的色调,是英雄的气场,曾经的历史屈辱激励奋斗,少了各种挫败感。

历史基于事实,但对历史记忆的方式,取决于今天的心态。如果说,近代中国饱受列强欺凌,至二战时刻,民族悲剧达到了顶点,屈辱的记忆绵延半个多世纪,那么今天,此时此刻的这一红场踏步,却有踏破前尘往事的痛快。

中国二战战胜国的身份,今天开始被重新提起,世界历史和学术眼光中也有相应的重估。70年前,反法西斯同盟取得了胜利,中国也是其中成员之一。但是,关于二战的历史解释在雅尔塔协定之后,尤其是一场冷战之后,变成了美、英、苏中心论,其实就是西方中心论。历史解释权和真实的国家权能相为表里,在为赶英超美而努力中的中国,一度没有“插话”的机会。

中国抗战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我们,很多国家也在重提。重提,有我们自己持续的努力,也因为我们开始被别人重视。国家的发展崛起,相应的国家历史、国家身处的世界历史,意义会有重估,会出现新的解释。

新的历史眼界,体现于我们自己新的心态。二战纪念,我们为屈辱而沉痛,也开始为抗战英雄而喝彩,开始寻找更多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资料,开始补充甚至主动参与二战历史叙事,谋求主动的话语权。而那更漫长的中国近代史,屈辱催生的不再是悲情,而是厚重的民族情感,让我们始终感到脚下的土地坚实,能够笃定前行。

可以明确的呼喊了:就丢掉“弱国心态”吧,那种总觉着被人欺负的心态,已经不合时宜。国际社会的多元和开放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呼唤着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国民心态。

参加红场阅兵的仪仗队,不仅是一种国家形象的展示,更提示了国民心态应当更加积极和向上。对于战争认知的心态在转变,对于近代历史记忆的心态也在转变,我们开始以新的眼界看待过去。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举行的胜利日大阅兵,不仅是重温历史,更是面向未来;不仅是纪念并肩战斗,更是召唤合作共赢;不仅捍卫胜利果实,更是播种命运共同体意识。

从1945年胜利日至今,虽然世界爆发了十多场局部战争,但在战后诞生的《联合国宪章》的深刻制约下,这些战火没有蔓延到全世界,没有引发又一次人类浩劫。这是二战胜利果实对人类命运最宝贵、最深远、最不可磨灭的贡献。

今天,当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和俄罗斯军人一起走过红场,人们油然想起当年欧洲和亚洲主战场同仇敌忾,用一个个浴血奋战的瞬间,谱写成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这是中国军队在平型关伏击日军,这是苏联红军在保卫斯大林格勒,这是美英法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世界正义力量以大无畏的气概和巨大的牺牲,最终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的野心,将世界文明从一场浩劫中拯救了出来。

今天我们汇聚在莫斯科红场这样一个历史地标,就是要展示共同维护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的决心,警示世界人民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防止战争悲剧重演。

这个胜利日,中国与五大洲渴望和平的人们,集结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之下,结成患难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清除一切冷战思维的绊脚石,让世界和谐发展,让文明包容共生!

莫斯科红场。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的阅兵式上,中国军人在中俄百姓耳熟能详的《喀秋莎》的旋律中,炫目登场。他们神情坚毅,仪态从容,步伐沉稳而矫健,展示着令世界耳目一新的军容军姿。

这是一场俄罗斯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式,包括中国年轻士兵在内的军队方阵,仪态从容地昂然走过红场,向全世界展示着对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独裁者、专制政权造成的“二战”悲剧的永不遗忘,对人类战胜法西斯的胜利纪念。

阅兵式中,拥有威慑力量的,绝不仅仅是那些形形色色的新式武器,更是那些一直仰着脸微笑甚至是欢笑着的年轻士兵以及那些战争幸存者的沧桑面庞。“乌拉,乌拉”,响彻红场。年轻的、年老的士兵们,忽啦啦都站了起来,笔直地站立着……青春的与苍凉的嗓音都加入进来,把70年前经常唱响的胜利歌曲,再次唱响在他们70年前的出发地。

70年前的那场二战,在全球范围内沉埋了上亿军民的鲜活生命。那些老兵凝重甚至悲怆的表情,提醒我们,有更多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他们最年轻的岁月,抹去这难以计数的、曾经幸福美好的生命,是多么残忍,多么反人道反人类的战争罪行。

当某些地方仍有强大声浪在竭力否认、刻意遗忘这段血淋淋的历史之际,俄罗斯以这样的方式,重忆惨痛历史,拒绝遗忘罪恶,纪念光荣胜利,是提醒人类远离灾难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方式。

就在出席庆典前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俄罗斯报》上发表题为《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的署名文章,回顾中俄两国并肩战斗历史,传递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的信念。当年,中苏两国浴血奋战,苏联红军介入中国战局,加速了日本投降进程;而苏联红军里也有中国人、中国团,特别是从1931年开始的中国抗战,有力牵制了日本军国主义力量。正如俄国总统普京在今天阅兵式上的讲话中所说,中国也是当年二战的主战场。中国人民和俄罗斯人民,这两个伟大的民族,用巨大的惨重牺牲换来了弥足珍贵的和平与胜利。

纪念战争胜利,不是为了记住仇恨,而是珍惜和平。中俄之间的合作,也包括和其他国家的共同合作,对维护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地区安全有重大意义。

70年,倚门老母和春闺新寡早已凋零,但生命的尊严和烈士的牺牲永远不该老朽。他们当年拼将一死,改写了国际政治格局,历史从他们的遗骸边继续匆匆前行。二战结束了,冷战也似乎结束了,烈士们则怀揣浩然之气,永远定格在青春最悲壮的一瞬,尽了报国之忠,却未能尽夫妻之爱、人子之孝、父兄之道。我们就是用这样一种百感交集的心情,注视着这场规模浩大的阅兵式。

这场大阅兵中,西方国家集体的醒目缺席,提醒人们,这个世界仍然存在众多不和谐因素。伴随着《喀秋莎》,中国军人在红场的精彩出场,正是希望以这样的积极姿态,慎终追远,维护和平,让那个国际法基本准则受到蔑视以及扩张单极世界的企图,让战争的阴影一去不复返。

5月9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方阵行进在阅兵式上。俄罗斯9日在莫斯科举行盛大庆典,隆重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新华社记者 贾宇辰 摄

新华网北京5月9日电(记者李宣良)迎着莫斯科的春光,踏着《喀秋莎》的旋律,由102人组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方队意气风发走过莫斯科红场,走出了军威,彰显了国威。检阅台上,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

在莫斯科红场,中国军人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军容严整、士气高昂;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独特的队形编排和富有韵律的步态步速;也不仅仅因为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仪仗方队参加红场阅兵。

在莫斯科红场,接受检阅的中国军人令万众瞩目。这支代表中国军队形象、精神和实力的仪仗方队,令人追忆中俄两国两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正义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彰显着中俄两国两军全面战略协作关系,承载着两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发展的使命。

当中国军人走过莫斯科红场,铿锵的足音里,表达出铭记历史的庄严承诺。

在那烽烟遍地的年代,中俄人民相互支持、相互援助、并肩战斗。在卫国战争艰难时刻,中华民族许多热血儿女毅然投身到抗击德国纳粹行列中。八年抗战末期,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为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支援。8日在莫斯科,习近平主席会见18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向他们颁发纪念奖章,并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当中国军人走过莫斯科红场,铿锵的足音里,表达出中俄两军携手深化合作的真诚意愿。

就在红场阅兵前一天,中国海军舰艇编队抵达俄罗斯新罗西斯克市。两国海军将于11日至21日在地中海海域举行“海上联合-2015(Ⅰ)”演习,紧紧围绕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通过演习进一步深化两军友好务实合作,提高两国海军共同应对海上安全威胁的能力。

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晴雨表。中俄两军长期以来保持了开放、互信、合作的友好关系,在联演联训、联合反恐等方面保持了密切合作,多次参加上海合作组织框架下的“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俄两军全方位、多层次、务实性合作,对发展巩固两国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当中国军人走过莫斯科红场,铿锵的足音里,表达出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心。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正如习近平主席8日在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时所说,中俄两国今年分别举办二战胜利70周年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目的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是要同各国人民一道,珍爱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共创全人类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未来。

纪念战争是为了避免战争。70年前,中俄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21世纪的今天,两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共同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和国际公平正义,对促进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对地区及世界的和平、安全、稳定,都负有重大责任。

当中国军人走过莫斯科红场,铿锵的足音里,回荡着中国珍爱和维护世界和平、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创美好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中青在线网评员 刘立峰

应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当地时间8日上午9时50分许,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习近平将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一系列活动,并分别会晤普京总统、梅德韦杰夫总理,两国元首将签署并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双方还将签署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合作文件。(5月8日 中国网)

卫国战争指二战欧洲战场中最重要的苏德战争,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190个师550万人,兵分三路以闪电战方式突袭苏联,面对生死存亡,苏联人民奋起抵抗,经过浴血奋战,粉碎了德军所向无敌的神话,直至苏联红军攻破柏林,最终迫使德国在1945年5月8日无条件投降。当欧洲卫国战争爆发之时,中国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已奋战了 4年,卫国战争胜利三个月后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也迎来了抗战胜利日。为赢得二战胜利,苏联共有2700万人死亡,中国人民也伤亡3500万人,战争中,两国军民相互支持,相互援助,患难与共,并肩战斗,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伟大的战斗友谊。

习近平主席出席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之际,中国外交部举办以“携手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共创合作共赢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第十二届“蓝厅论坛”,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参加红场阅兵,中俄两国海军在地中海参加合作更紧密的“海上合作-2015”演习,均表现了中俄两国的更进一步的外交互信、政治互信、军队互信。而当喀山—莫斯科的高铁即将贴上“中国制造”标签,两国签署能源、航天、税务、金融、投资等领域多项合作文件,并规划中俄“一路一带”经济建设项目,当两国元首签署并发表关于深化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倡导合作共赢的联合声明之后,中俄友谊在这个胜利日得以升华已变得毫无悬念。

此次访俄是习近平第四次到访俄罗斯,也是习近平与普京在两年时间里的第11次会面,两国元首以一种务实与坦诚的态度为中俄关系开启了战略互信新篇章。2015年,中俄两国双边贸易额将突破1000亿美元,从金砖国家,到亚投行,从上海合作组织,到亚太经合组织,从20国集团,到亚欧会议,联合国安理会,两国相互尊重、理解、支持的态度已成为大国关系的典范,而此次习主席访俄出席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必将进一步夯实了两国关系互信根基,为构建以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巩固二战胜利成果,维护世界和平发出中国声音,做出中国贡献。

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9日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俄现代历史上最为盛大的阅兵式。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亲自参加,并首次派遣方队参加俄红场阅兵。中俄双方的这种举动推动两国关系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首先,俄罗斯以这种形式举行阅兵,是对二战中苏联反法西斯战争正义性的肯定。这与中国向国际社会昭示其在二战期间反抗日本侵略的正义性有异曲同工之效。中俄两国在这次红场阅兵活动中的一系列表现,表明两国在宣传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上是相互支持的。

其二,作为在二战期间欧洲和亚太两个战场分别做出最突出贡献的国家,同时作为当今世界上两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俄罗斯今年5月在欧洲举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活动,中国于今年9月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这将使得中俄(苏)两国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公正地载入史册。

多年来,某些西方国家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活动时,只重视自身做出的贡献。西方有些国家还有意贬低或弱化苏联(俄罗斯)做出的巨大贡献。同时,在亚太地区,某些国家无视中国人民做出的巨大牺牲和对胜利做出的贡献。中俄两国通过这种阅兵形式,将推动两国合作开展对反法西斯战争的研究,使世人能够更加清楚和认可两国做出的贡献,对某些国家不负责任的言论给予有力的回击。

其三,中国政府大力支持俄罗斯红场阅兵,也是对该国在东北亚地区打击日本侵略者所做出贡献的肯定。反法西斯战争中,中苏(俄)展开了有效合作,互相支持与支援。通过纪念活动,彰显两国人民在战争中结成的友谊,对当今和未来两国关系的发展将会发挥积极的作用。

第四,红场阅兵使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又有了一次会见的机会,使两国领导人能够对当今两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两国之间的有关问题进行交流,这对于中俄两国关系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中国政府将于今年9月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届时将参加。中俄两国最高领导人这种频繁的会晤,不仅会加强两国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会加强两国的关系。(作者是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