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端午 | 品悟 “端午风俗” 厚植家国情怀
2025-05-28 11:56:55?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孙劲贞 我来说两句 |
仲夏时节,艾草青青悬于门楣,粽叶清香飘散在街巷阡陌,端午的气息裹挟着千年文明如约而至。从汨罗江畔的悲壮传说,到如今世界各地的龙舟竞渡;从一枚棱角分明的粽子,到家国同构的精神图腾,端午早已超越了普通节日的范畴,成为镌刻在中华民族血脉里的文化密码,承载着深沉的家国情怀与永恒的精神力量。 两千多年前,屈原抱石投江,以生命谱写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壮丽诗篇。他对理想的执着、对苍生的悲悯、对家国的忠诚,如同一颗火种,点燃了端午文化的精神内核。自此,端午不再只是祛病禳灾的民间习俗,更成为了中华民族追寻正义、坚守信仰的象征。每至端午,湖南汨罗的龙舟破浪前行,鼓点声震云霄,仿佛是千年前民众打捞屈原的急切呐喊穿越时空;湖北秭归的孩童齐声诵读《离骚》,稚嫩的童音里,传承着对家国大义的理解与坚守。悬挂艾叶以驱邪,佩戴香囊以祈福,包制粽子以追思,这些习俗看似寻常,却浸润着华夏儿女对家人的深情、对故土的眷恋、对国家的热爱。 岁月流转,端午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在坚守中焕发新生。传统的龙舟竞渡,从江河湖泊走向国际赛场,成为世界感知中华文化的窗口;数字技术的运用,让屈原的故事以动画、VR等新颖形式呈现在世人眼前,古老传说焕发时代光彩;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携手,将传统香囊技艺融入现代时尚,让民俗工艺走进大众生活。浙江嘉兴的粽子博物馆里,全息投影重现千年制粽工艺,让游客仿若置身历史长河;广东东莞的“科技龙舟”装上智能传感器,为传统赛事增添科技色彩。这些创新实践,既保留了端午文化的根脉,又赋予其时代内涵,让古老节日在新时代绽放出别样的活力。 端午不仅是属于中国的节日,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自2009年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端午便以开放包容的姿态走向全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举办的龙舟友谊赛上,不同肤色的选手齐心协力,划出文化交流的同心圆;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开展的端午体验活动中,外国友人亲手包粽子、编五彩绳,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端午文化的传播,让“亦余心之所善兮”的家国情怀跨越国界,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这种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发展,更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温暖而坚定的力量。 端午临中夏,粽叶裹家国。这片小小的粽叶,包裹着千年的文化传承,承载着深厚的家国情怀,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既要守护好端午这一文化瑰宝,让传统习俗在创新中延续生命力;更要从端午精神中汲取力量,将个人奋斗融入国家发展,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家国篇章。唯有如此,方能让端午文化如滔滔江水,奔涌不息,滋养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让世界听见中国文化的动人回响。(王济川)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jjjtsb.com 篮球比分直播: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