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将于明年春季之前对一批教材进行修订,针对社会关注的教材里存在一些学术上的争议内容,北京市教委负责人明确表示,义务教育教材和高等教育教材不同,教材内容不是学术上的研究、讨论,“有争议的内容不得进教材”。(《北京晨报》11月19日)
暂且不论北京市禁止学术争议内容入教材的原因,是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和高等教育教材不同”。对于北京禁止学术争议内容入教材的做法,曾经教过几年初中历史的笔者认为这种做法不科学,是开历史的倒车。
事实上在新课改和新课标出台之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一统教科书的时代里,不管是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还是高中教材都有学术争议的地方。而且,所谓的权威观点也只是编者的学术观点,很难保证这些观点没有错误。表面上,没有争议的内容给教师、学生带来了某些方便(例如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但其隐藏的危害却是相当严重:间接鼓励学生追求标准答案。这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和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很不利。要知道一个人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意识是从小养成的,若是到了高等教育阶段再培养,那就为时晚矣。这也是我国教育和科技创新方面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
所以新课改后,一些教材编写者开始将一些学术上有争议的内容编写进教材,过去人教版教材中的一些权威观点内容开始被否认,被删除。这样的变化虽然表面上不便于教师组织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有个准确的判断,但是学生的思维和视野比过去的学生开阔了很多。如今北京市又禁止学术争议内容进教材,实质上就是让教材编写体制重回人教版的时代,这不能不说是开历史的倒车。
义务教育的确不同于高等教育,中小学的教学也的确不是学术争论,但是高等教育的教学就不是教学了吗?仅仅是学术争论吗?恐怕不是吧。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的话,高等教育的教材也应该禁止学术争议内容了吧。
其实面对中小学教材中的学术争议内容,不必过于恐惧,只要做到两点就可解决,一是教材编者在教材正文部分以自己认同的学术观点编写教材,但同时在教材下方加上其他观点的注释,或者在教材结尾加上“新知识”、“研究前沿”之类的栏目介绍当前学术界存在的一些争议观点。二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要谨慎,要讲解清楚学术争议内容,避免因为学术争议导致学生对某个问题认识不清楚,或认识存在混乱问题。
?
- 2009-10-20民进党又上负面教材 简直是政坛毒药
- 2009-09-25小学语文教材“用美德绑架孩子”?
- 2009-09-11谁对教材错误视而不见?
- 2009-09-11为何只有总理看出了教材错误?
- 2009-08-20“富一代”奋斗史就是最好教材
- 2009-08-12把周树人踢出教材算不算鲁迅“发烧死”?
|